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信仰的丰碑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1-03-15 06:00
分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兴安、全州三县的湘江战役旧址,先烈的事迹和名字被人们追寻、铭记。
长征,书写的是奋斗历史,树立的是信仰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1934年12月,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数万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为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保存了革命的领导核心力量。
缝纫机、发电机、发报机——在一台仿制发电机前,馆长尹汤怀讲述了一段”的往事。
无线电台是红军队伍之间最好的联系工具。毛泽东曾说,有了电台就相当于”。中央红军长征从江西于都出发时,只有一台发报机和一台手摇发电机,发报机要由重达“大家伙128人组成的加强连负责搬运和守护。
”尹汤怀告诉记者。
”湘江战役中主要负责驮运发电机的江西于都籍红军战士谢宝金,曾在山西煤矿拉过煤,身高一米八九,高大魁梧的他毅然挑起这个重担。
过草地时,深不可测的沼泽犹如吞人的无底洞,一个个红军战士陷进去便再也没有起来。即使人牺牲了,发电机也不能丢下。谢宝金砍来黄竹,用铁丝把它绑成一个简易竹排,将发电机放在竹排上,硬是这样把它”出了茫茫草地。”谢宝金的孙子谢华元说,后来爷爷告诉他们,爬雪山时,由于山路狭窄陡峭,发电机无法多人抬,谢宝金又让战友们抬起来放到他的肩上,大家扶着撑着,硬是一步一跄扛过了皑皑雪山。
除了谢宝金外,加强连中另一位于都籍红军战士段九长护送发电机和发报机过草地的故事,在家乡于都县段屋乡,十里八村的人们都耳熟能详。
8个人一组轮流抬着走,可随着连队伤亡的战士越来越多,抬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无论多么危险,他们都没有抛下那沉重的设备,直至把历经硝烟、染满鲜血的手摇发电机和发报机抬到了延安,保证了长征途中中央军委’和’的安全。128人加强连,最后到达延安时仅剩8.6万余人的中央主力红军,胜利到达时仅剩1921年到370万人。
”2019年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于都县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动情地说。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步步走过来、一仗仗打出来的。忠诚的信仰、坚定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支撑着这支平均年龄380余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翻越座座大山,跨过条条大河,冲破围追堵截,坚定地走向未来、走向胜利。
谢宝金在革命胜利后回到家乡于都工作,他从没有把在长征途中驮运保护发电机的故事告诉家人。
”1976年,谢华元陪同谢宝金去北京看病,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时,谢宝金看到了这台老发电机。他几步跑上去想摸一摸,被不知情的工作人员阻拦,这位淳朴老实、从未向组织提过要求的人掉眼泪了:”
新中国成立后,段九长同样回到家乡务农。后来,毛泽东听闻他仍住在茅草屋内,便寄来120元寄回了北京。
”段春华说,干部来慰问,老人家总说自己没什么要求,但有的事他却特别热心。虽然过雪山时脚趾冻掉落下残疾,可老人总会去给大家讲长征的故事。“看到通电,爷爷笑得合不拢嘴。“当年在长征中九死一生的老红军,不图任何功名返乡,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恰恰是经过长征锤炼的共产党人的朴素想法和赤诚情怀,这样的人和事并非个例。“正是过去红军将士翻山越岭长征的艰辛,才为我们铺就今天越来越宽阔的发展路。2020年80周年大会上强调,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需要跨越,还有许多”、”需要征服。
信仰的丰碑,指引共产党人继往开来。今天,引领着”巍巍巨轮的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长征路上无惧无畏,奋勇前行!